本論文是以盧梭《孤獨漫步者的遐想》(Reveries of the Solitary Walker)一書作分析,以「感受中的人性」及想像力作為貫穿全文之主軸,以幸福的論述作為全文之結論。本文共分為四個部份:第一部分說明盧梭在哲學史中的定位及其重要性。第二部份論述主體的定義是一「感受中的人性」,以此為出發點,展開整本書的架構。《遐想》一書是由十個篇章所組成,《遐想一》與《遐想二》可視為整本書之導論,全文的線索皆可在此找到線索。這個部份可從四方面來看:一、「主體的感受」,論人最原初的人性,自愛之心與想像力;二、「主體與真理的關係」,論人面對外在知識及內在真理;三、「主體與外在自由的關係」,論主體面對外在之自由及不自由,面對外在事物及人的真理;四、「對痛苦的肯定」,論快樂與痛苦在「現在」不斷產生的「新」的形象,給予人正面積極的肯定態度。第三個部份是對主體幸福的論述,可從四個方面來看:一、「主體的至高幸福」,論述至高幸福的境界;二、「絕對的幸福」,絕對的幸福是唯有上帝能享有的,這裡的上帝乃指自然秩序的結構,非指傳統的宗教而言;三、「主體在人倫間的幸福感受」,盧梭在此分析「心滿意足」的四種層次;四、「主體在愛情中的幸福」。第四個部份為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