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民主化的腳步在台灣自1996年總統民選順利完成後,成為了台灣向世界宣示我國民主成就的一份驕傲。但伴隨民主化而來的政治成本(the political cost of democracy),也在這十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呈現。選舉的頻繁舉行,產生了政治人物為爭取支持,不斷的透過政策牛肉,形成的政治景氣循環(the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)。使得政策在政客的操縱下隨選舉而波動,易形成過度、不合效益的,以討好選民偏好為出發的一種短視(myopia)的政策設計。在此狀態下所產生的政策,勝選是它為一的操作目的,這樣的政策若加以實施,除了施政難以完善,對於人民與國家,也難以產生實質且良性的效益。反而增加大量違反市場原則的措施,造成施政品質下降或政策制訂過程的價值偏差。除了擴大國家財政缺口,更使社會的不穩定性增加。 故本研究之目的,在借用管理學之觀點與公司治理時,對「善良管理人」之最低要求為出發,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,「大學擴張」之相關配套政策執行之結構強度進行分析。借用Michael Porter的「鑽石分析模式」(diamond,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advantage)之概念,分析我國政策執行的實際績效與政策成果行銷間是否產生落差,以及兩者間結構性的強度與互動關係的模型,以瞭解政治庸俗化的現象,在我國政策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性,並提出對政策執行與績效評鑑之相關修正的建議。